在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时,未检检察官的心被深深牵动:被害人小李(化名)的母亲离家出走,父亲身患智力障碍,本就摇摇欲坠的家,在案件发生后更是雪上加霜。困境,是压在这个年幼孩子肩上的巨石。
案件办结,但守护不能止步。未检部门迅速将线索移送控申部门,启动司法救助程序。这一次,未检检察官与司法救助人员并肩而行,带着米、面、油,更带着沉甸甸的责任与温情,走进小李家中。
物资送达,解燃眉之急
一袋米、一袋面、一桶油,是递到手中的检察温度。它们解的是燃眉之急,传递的是坚定信念:“孩子,别怕,我们来了,你不是孤身一人。”
政策到家,点希望之灯
司法救助人员坐在炕头,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解国家救助政策,“能申请多少……”“后续怎么办……”,使这个迷茫的家庭看到了希望。
资源链接,铺未来之路
孩子上学怎么办?生活如何保障?检察官和救助人员化身“纽带”,积极链接教育帮扶、民政救助、社工支持,为小李的未来成长,铺设更坚实的路基。
从发现困境到主动移送,从物质救助到多维帮扶,这不仅是程序的衔接,更是检察担当的自觉延伸。我们深知,物质的帮扶是起点,是托住生活的底线,而政策的普及、法律的赋能、心灵的疗愈、资源的链接,则是为这株在风雨中飘摇的“幼苗”,注入向阳生长的力量。